【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时代教育
曾用名:城市改革与发展
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ISSN:1672-8181
CN:51-1677/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期刊分类:基础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俞敏洪教育是西方好,留学首选英美我想,你可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技术优势,意味着的是超额利润。但是如果什么技术都不突出,那就卖奶粉吧。” 虽然这只是我和几个EMBA的同学聊天时的一句玩笑话,但大家也都心领神会。 在国内, 如果要细数普

“技术优势,意味着的是超额利润。但是如果什么技术都不突出,那就卖奶粉吧。”

虽然这只是我和几个EMBA的同学聊天时的一句玩笑话,但大家也都心领神会。

在国内,

如果要细数普通人最可能会赚到钱的生意,那么围绕着孩子的那些产业,一定会位列其中。

只要牵扯到孩子,那么“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就有了新的含义:名牌服饰、健康食品、学区房和私家车。

而谈到最重要教育,则一定和学区房、补习班有关。当然,现在还有另一条逐渐走向“平民”的路:留学。

来自俞敏洪的“建议”

在30年前那个大家都不怎么富裕的年代,能出国留学的孩子,无疑是未来的精英。

不必说去美国、英国,哪怕是去澳洲、新加坡、北欧列国,也算得上是光宗耀祖的事。

30年后,生活条件已经今非昔比,而当年的那些学生,也都成了家长。

虽然自己这辈子都没出过国,但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他们坚信:

出国就是好,留学要趁早。

这一方面是过去的自卑感作祟,另一方面,也是拜出国留学机构的鼓吹所赐。

前段时间,俞敏洪在直播的时候给家长们提了个建议。他认为应该让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后就出国读书,建议首选英美这样的教育大国。

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文、历史、科学技术,西方国家依然是最厉害的。”

这句话听得我莫名的心塞,也莫名的愤怒。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我无法反驳。

且不说目前我们能在科技方面领跑的领域较少,即便是今后我们全面领先了,向国外学习细分领域的先进技术也是有必要的。

但是说西方的人文和历史“最厉害”,这种结论是从何得出?

人文,从广义讲泛指文化,从狭义讲专指哲学。代表的是价值观和规范,也可以说是信仰和道德。

在哲学方面,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就曾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做过详细介绍。可以说,西方哲学的启蒙,是来自中国,只是后来走向了服务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道路。

而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则更不如中国文化的海纳百川那般绚丽多彩。

历史方面,我就不说我们有3000年灿烂的历史了。尽说西方今天的版图,才稳定了多少年?

当然,我们也不能“倚老卖老”,对于西方领先的理念和技术当然要学,要虚心去学。

但是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将西方教育列位在前,显然不能服众。

我理解俞敏洪的营销式“建议”,毕竟早期的新东方就是以留学生考试培训期的家。

虽然后来逐渐覆盖到了K12教育,但留学业务一直是新东方的主要体系组成部分。

我当然不想像挡人财路一样去驳斥他的言论,但也不得不提醒家长的是,出国留学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有两笔“账”,也不得不算。

这两笔“账”,还是算一算为好

第一笔账,是人文。

虽然现在的学生思想成熟得早,但三观的形成,是要通过读书和阅历来完善的。

在三观未定之前就送到国外去读书,很容易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

多元化并可怕,而且是有益处的,

但可怕之处就在于,中学年龄的孩子不具备完善的是非辨别能力。

他们很容易把“新鲜”当信仰,把“异论”当真理。

在长年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他们很可能从精神上更倾向于,也更适应于西方的文化和生活。尤其是去学人文科学方向的孩子,更是如此。

那么在他们学成之后,究竟是否回国呢?

如果不回国,那剩下的问题大部分是家务事,这个我无权评论。

但如果回国,那就不得不算第二笔“账”:机会成本。

不必谈生在中国长在中国。

多年留洋后,从习惯、交友、理念各个方面来说都一定养成了相对固定的习惯,甚至形成了牢固的价值观。

这些或多或少会与国内的文化背景有所不符,他们很可能要重新“适应”,而且不见得适应得了。

如果就读于西方名校,那么回国的路还会较为平坦。

但问题就在于,

留学产业这些年已经被热度冲击得有些扭曲。有的学生到了美国,上的压根就不是什么正规大学。

比如像什么加利福尼亚美洲大学、迪克森州立大学、檀香山大学等等,名字听起来都挺高端大气上档次,但说到底,它们就是美国版的“华北科技大学”。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 网址: http://www.sdjygw.cn/zonghexinwen/2021/0307/905.html


上一篇:云南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指导组陆续到达驻地并展
下一篇:父母教育只会反对与甩锅?孩子的一句扎心话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