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时代教育
曾用名:城市改革与发展
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ISSN:1672-8181
CN:51-1677/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期刊分类:基础教育
民国时候,总揽全国教育事业的蔡元培就经常和教育次长范源濂展开辩论。蔡元培曾写道:“范君说:‘小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中学?中学没有办好,怎么能有好大学?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小学整顿。’我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首先把大学整顿。’把两人的意见合起来,就是自小学以至大学,没有一方面不整顿。”
办学的第一步就是编撰课本。为了编好那一本小小的教材,国内教育界人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当时的语文课本《开明国语》不仅由叶圣陶亲自编写,丰子恺手绘插图,还有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大家的参与,阵容可谓豪华之极。
同时,为了编好课本,这些文人学者们的态度也是极为认真。他们既要将汉字独特的美感传承下去,又要照顾到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当时为了一篇课文中的“来来来,来上课”还是“去去去,去上课”,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堪称近代版的“推敲”。“去”字虽然胜在笔画简单,但由于不如“来”字亲切,最终还是落选。
由一帮大文豪以这样认真严谨的态度编撰的语文课本,质量怎么可能会差?
民国时期不拘一格,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也是一样。
在七七事变后,国内大学南迁组成“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在招生时,就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例子。
当时周法高报名参加西南联大的入学考试,在到了口试环节的时候,恰好已经是中午。饥肠辘辘的周法高就一边吃包子,一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按理说,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有“食不语”的要求,认为在嘴里嚼着东西的时候同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更别说还是以一个应试生的身份参加答辩了。
但是周法高的行为并没有引起考官的反感,傅斯年反而对他垂青有加,建议他从事汉语历史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方才有了日后的一代语言学家。
西南联大对待人才的不拘一格不仅体现在招生方面。沈从文在被西南联大聘任为教授之前从来没有从事过教学工作,也没有任何的留洋经历。但是西南联大唯才是举,在看中沈从文的才学后,还是破格录用了他。
大家十分熟悉的朱自清也曾经在西南联大任教。有一次,他生病拉肚子。由于之前已经和学生说好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要发作文,朱自清就把马桶放在书桌旁边,带病连夜批改论文。
第二天,朱自清人都拉得脱了像,面色蜡黄,眼窝深陷,但他二话不说,提起包就去给学生上课了。
难怪在民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能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师级人物。当时的办学精神即使放在当代也毫不过时,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否掺杂了太多的铜臭,反而少了一些纯粹呢?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 网址: http://www.sdjygw.cn/zonghexinwen/2020/1013/547.html
上一篇:一图读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下一篇:疫情让教育迈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