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时代教育
曾用名:城市改革与发展
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ISSN:1672-8181
CN:51-1677/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期刊分类:基础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鲁迅的孤独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鲁迅先生是思想开放进步、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先驱,他是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而忙碌,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

鲁迅先生是思想开放进步、胸怀民族大义的时代先驱,他是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而忙碌,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一、鲁迅早期生活中的孤独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典型的传统绅宦家庭,曾用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父亲思想开明,后被疾病所缠,母亲鲁瑞也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祖父因科举舞弊案下狱,父亲重病,家道中落,鲁迅成了寄人篱下的乞食者。在《呐喊·自序》中鲁迅自述道:“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1]“有谁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这种心理落差的屈辱在幼年时的鲁迅无疑是一道创伤,同时鲁迅作为长子也逐渐被迫充当负有责任的角色,也使他过早地成熟起来,见识了世态炎凉。

鲁迅幼年时的经历不算顺畅,家道中落使他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承受了人们的指指点点和不友善的眼光,他的孤独在很小的时候已经种下了种子,仿佛是命运的捉弄,伟大的人注定一开始就是坎坷和孤独的。

二、鲁迅青年时期中的孤独

鲁迅从未在他所撰写的回忆文章里真正谈过“孤独”,笔者以为,鲁迅求学时所经历的孤独,可谓是从头脑到灵魂,深入骨髓。

鲁迅拒绝了清政府留学计划中去东京帝国大学采矿冶金的安排,他看不惯东京的留日学生们的做派。在《藤野先生》中他写道:“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2]于是他孤身一人来到了仙台医专,事实上也是该校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可以想象,一个日语尚不熟练的年轻小伙子,是怎样的勇气或者说现实的无奈使他奋然投入到没有一个同胞的异国人潮中,那份孤独与决绝的志气,已然远远超过了当时其他的留学生甚至是现在的我们。留学的生活并不轻松,“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2],睡觉与饮食这两项最基本的需求对于鲁迅来说都是难以满足的。其次是学习上,他既要克服语言的障碍,又要学习专业知识。藤野先生曾说,“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然而除了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吃力,比这更加糟糕的事情是被身边的外国人的孤立,即便是这样“没有落第”的成绩,在其他人眼里也要被歧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2]在今天,许多中国留学生可能依然会选择忍气吞声,然而,在当时的日本,作为全校唯一的一位中国留学生,鲁迅却选择了毅然反抗,他“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词检查的无礼”[2]。这是一名中国学生在日本这片异国土地上孤立无援的反抗,且不说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就以现在来说,这样的反抗在异国他乡也是极其艰难的,而鲁迅的反抗无疑彰显了他热血的本质形象,拥有着赤忱的肝胆和挺拔的脊梁。这也就不难理解在之后中国的黑暗岁月里,鲁迅愿意成为引领人们前进和指明方向的、冲破黑暗的那一盏灯[3]。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当有自己的骨气和民族精神,回想鲁迅先生在当时中日关系紧张的形势下,仍然能够胸怀国人,以自己的言行维护着祖国的尊严,思考祖国救亡图存的紧要大事,着实令我们肃然起敬。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4]

鲁迅先生个人的家庭生活也是孤独不幸的,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与兄弟周作人的决裂,都使他的生活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1906年,鲁迅母亲鲁瑞为他安排与朱安女士结婚,这份旧式包办婚姻造成他长达20年的困扰与煎熬,两人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是无法跨越的,造成两个人不可磨灭的伤痛[5]。此外,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以及羽太信子之间的矛盾并且导致兄弟二人决裂,对鲁迅和周作人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鲁迅本想竭力维持这个家,然而一切却终成了空,兄弟二人从此形同陌路,这无疑是个莫大的遗憾。二人本可以联合起来去进行接下来更多的斗争,让中国更多一点光亮,这却是不能了[6]。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 网址: http://www.sdjygw.cn/qikandaodu/2021/0626/1588.html


上一篇:谈谈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篇:论新媒体舞蹈与传统舞蹈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对比